国家标准实施助力北斗“短报文” 实现“长发展”
《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1部分:用户管理模块接口》《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2部分:通用数据接口》等系列国家标准是北斗三号“短报文”领域制定发布的首批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以来,对我国北斗“短报文”通信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北斗“短报文”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双向通信技术,允许用户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地区通过卫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该技术融合定位与通信能力,单次可传输最多1000个汉字(北斗三号标准),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领域。
从供给端看,首批北斗“短报文”国家标准为北斗卫星通信终端研发设计、测试验证提供了技术依据,降低了产品兼容性风险,保障了“短报文”通信可靠性,促进了行业产能提升。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终端研发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85%以上实施了“短报文”系列国家标准。实施相关国家标准后,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由88%提升至92%(头部企业抽检合格率100%),产能提升了40%左右,行业能耗降低了25%,“短报文”通信终端市场占有率突破80%,头部企业产值达行业总产值的65%。
从应用端看,北斗“短报文”国家标准支撑着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民用领域的规模化、通用化应用。实施相关标准以来,通信用户终端平均功耗降低40%,单次“短报文”通信容量提升30%,定位精度缩小至米级,超过30万艘渔船、300万辆商用车辆配备“短报文”通信终端设备。在国家标准引领下,“短报文”通信正从专业领域的高精度应用加速延伸到大众消费的智能穿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北斗“短报文”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力度,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资讯
更多河南省标准化和质量研究院举办2025年度第二期“标准化大讲堂”活动
02国家标准实施助力北斗“短报文” 实现“长发展”
03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网联车辆电磁辐射抗干扰 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04以标准规则“软联通”促进中非人民“心联通”——市场监管总局派团赴赞比亚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
05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标准化合作会议在青岛举行
06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河南省标准化和质量研究院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
07国家标准助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08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09《消费品生命周期安全 第2部分:设计》 新版国家标准发布